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地位无可撼动。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发展一直享受着我国的人口红利,获得井喷式的发展。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过去40年了,我国经济社会已由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动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红利明显下降,建筑业不得不面对转型升级的自我变革。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核心支撑无疑是:庞大的建筑工人群体。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年社会,据住建部统计,从事建筑一线劳务工人的平均年龄已达53岁,在施工现场,已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71号,发布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可大幅降低用工人数及用工强度,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基本不受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质量、效率、效益明显提升,装配式建造使得工期更为可控,室内外装修及时插入,有效提升工程进度,众所周知,建筑建材是高耗能行业,装配式建筑免抹灰,大量减少抹灰水泥用量及建筑垃圾,有利于缩短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
02
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近期,预制建筑网小编前往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采访了PC生产工段一线生产的主力工人李刚和周旭并观摩了工润科技的PC生产车间。
人物名片
李刚,江苏徐州人,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线普通员工,1993年进入建筑施工行业。2020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名;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建设杯”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赛项(职工组)全国总决赛,获优胜选手称号;2020年,工润杯第二届江苏省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混凝土构件制作,团体一等奖主要成员。
周旭,江苏徐州人,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2013年进入建筑施工行业。2020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名;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建设杯”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赛项(职工组)全国总决赛,获“优胜选手”称号;2020年,工润杯第二届江苏省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混凝土构件制作,团体一等奖主要成员,并是混泥土制作组项目个人第一名;2020年,获得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先进个人”;2020年获得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混泥土构件生产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江苏省人力资源保障厅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技能标兵”。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从传统工人变身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不仅需要学习新技术,还需要进行思想的转变。传统建筑业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强度高且危险系数大,很多或者绝大多数建筑工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产业工人,心里没有归属感,干一天活就是为了拿一天钱。
在进入工润科技之前,李刚就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建筑工匠,1993年就参加了工作,一直从事着与钢筋相关的工作。2018年2月,李刚进入工润科技,凭借着丰富的钢筋工操作经验,很快的适应了装配式钢筋加工生产线的工作。
李刚工作时
1997年出生的周旭是一名年轻的工匠,2013开始实习,接触建筑方面的工作,2018年10月,他加入工润科技,在自动化钢筋加工生产线进行相关的设备操作,智能钢筋剪切生产线定位切割下料、智能钢筋剪切等。
周旭工作时
李刚认为从传统工人变身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把自己当作真正的产业工人,学会主动思考,不要做机械的重复作业,这也是李刚能迅速适应,成功转换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原因。
问起装配式建筑工匠和传统工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李刚表示传统建筑更容易上手,只需要肯吃苦,就可以进行建筑方面的工作。装配式建筑则需要做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在前期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图的时候,构件加工厂要和设计单位要加强沟通交流,生产构件时需要专业人员和专门的生产线,全面考虑到当地的构件吊装、运输和加工生产能力,构件安装过程中要求精确到毫米,现场同样需要专业人士和专业队伍进行构件安装。
周旭虽然年轻,工作上却有着优越的表现,在工作中细心、耐心,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要有务实肯干的心态,敢于吃苦的精神,不断开拓的激情。”
李刚在岗期间,表现出一根筋、不畏困难的匠心精神,不辞辛苦,不断创新超越,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设计并运用钢筋存放工装,改变运输方式,出色解决了针对钢筋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弯曲及缺陷的问题;创新设计并制造出多功能对接辅助平台,使桁架机盘螺钢筋切换效率提升80%以上;在面对工期紧张、工序复杂、施工困难的大型飘窗及夹心保温墙板项目时,他主动冲锋在前,不断探索,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连续七个日夜的努力下,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供货。
周旭同样表现出色,在岗期间,为保发货任务,多次临危受命、攻坚克难,在高新区必博人才房项目5#生产节点的关键时候,因劳务队伍的撤场,导致墙板眼看无法按时交货,在段长的安排下,周旭和工人们接过接力棒夜以继日、不怕辛苦,经过多日抢战,在节点前成功完成了墙板生产任务。
2020年11月,江苏省“工润杯”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在徐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市13支代表队、86支竞赛队伍参赛,工润科技派出包括李刚、周旭在内的PC生产工段三名员工参加混凝土构件制作竞赛,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集团及市级领导的好评。
PC生产工段获奖的三名员工:左 李刚 右 周旭
能工巧匠是物化科技成果的主力,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能工巧匠不可或缺的摇篮。不可否认,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但是,在一些高端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去完成。工匠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工匠本人孜孜不倦的求索,也需要公司、培训学校等平台注重“工匠级”技术工人的培养。
通过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掌握高端装备驾驭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职业素质;企业要保证那些肯做事、能成事的人的基本权益,让产业工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让大家有获得感和归属感;要在社会树立尊重产业工人的氛围,让产业工人体面地工作。
徐州工润建筑产业现代化制造基地
在工润科技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工润科技现有员工50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00余人,国家注册壹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50多人。工润科技生产部负责人程鹏表示:公司专注人才培养,PC生产工段作为公司构件生产的主力,在组织生产、现场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了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公司形成良好风气。通过强化班组建设、实施导师带徒等创新方法,在组模工、钢筋绑扎工、水电预埋等多工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员工合影
工润科技是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副会长单位、江苏省首批工程总承包(EPC)试点企业、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基地(首批)名录、中国矿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产学研基地不断为公司输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专人专岗,一岗多责,满足装配式建筑产业中的工种需求。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都有三个月的培训期,公司有着成熟的“老带新”模式,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熟记工作职责,熟悉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李刚作为成熟的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个人技能优势,积极推动人才培养,通过强化班组建设、实施导师带徒等,教授并带领班组员工积极学习技能知识,在车间形成良好风气,为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11名,多技能人才5名,满足装配式建筑产业中的工种需求,一岗双责。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 9 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点,为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7月,必博集团成立徐州工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公司发挥必博在装备制造上的优势,从客户使用匹配度最高、资金投入最小、产出效益最大的角度,研究PC流水线、 搅拌站、塔吊、运输车辆的成套化设备协同应用,其中叠合板专用PC流水线及混凝土搅拌站均为借助必博装备技术力量进行的自主规划设计,大大提升了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PC流水线
▼
由全自动智能钢筋桁架焊接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钢筋弯箍机器人、智能钢筋柔性调直机器人、棒材钢筋加工中心等钢筋加工设备,实现图形输入,数控加工。
▼
▼
试验室
▼
中央控制室
▼
2020年公司承接项目多达24个,面对项目构件质量高标准要求,PC生产工段,创新生产思维模式,多维度运用工艺方法,对墙板构件施工质量、全类型构件预埋质量进行管控提升,构件隐蔽验收合格率高达99.5%以上,在客户满意度调查过程中,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2020年下半年,高新区必博人才房项目要货量激增,该项目是必博集团自主开发的高装配率项目,代表了徐州装配式建筑最高水平。为保证高新区必博人才房项目的供货,PC生产工段员工,最大限度利用设备产能、合理组织生产,班组员工斗志盎然,不辞辛苦,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经过不懈努力,高新区必博人才房项目项目未发生一起延迟供货的情况,出厂构件合格率达100%。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释放产能,月生产量稳步提升,全年构件人均产能达1.2立方以上,有效保障了市场,降低公司用工成本。
从采访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李刚和周旭对工作的热爱,践行以匠心守初心、用奋斗赢未来。完美的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想工匠不过如此吧。